本网消息 为分享我院对外交流出访师生的经历与收获,总结工作经验,推动今后我院对外交流工作更好地开展,我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于12月27日下午在东荣大厦10楼会议室成功举办了“海外中国学工作坊”项目交流与展示会。3支出访团队的师生代表在会上作了交流与展示,两部由学生在牛津大学拍摄的纪录片《吉大人在牛津》、《遇见》进行了首映。
会议由ok138cn太阳集团529副院长孔朝蓬教授主持,ok138cn太阳集团529院长兼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徐正考教授,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白冰,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办公室主任李筠,研究生院国际交流科科长董墨出席了会议。
今年秋季,我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成功申报并实施了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以及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青年精英海外中国学工作坊”计划项目,3支团队共计三十余名师生成功出访了乌克兰基辅国立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整个项目交流与展示会分为三个部分:项目介绍、成果展示、项目交流。
首先进行发言的是来自“中国古文字体验式学术工作坊乌克兰站”项目组的代表博士生孙启灿。该项目负责人是杨一博老师,团队是在徐正考院长、杨一博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乌克兰首都基辅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前期准备阶段成员经过了严格的选拔和明确的分工,并制定了完善的计划。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带队老师和乌方相关院校商谈了一系列合作事宜,并为乌克兰基辅国立大学中文专业的师生作了一系列精彩的报告会和讲座,徐正考院长《有容乃大——以汉语的包容性为例》的讲座,获得了乌方高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团队师生也先后在乌克兰一些学校举办了中国文化的交流展示会,例如“中国文字暨古文字书法艺术展”、“《有趣的甲骨文》汉字文化课”,并代表我校参加了乌克兰汉语教师高级研讨会议。参加本次交流活动的学生在结束后进行了相关论文和调研报告的撰写,并制作了一个视频短片。这些成果得到了乌克兰驻华大使馆教育处王大军处长、吉大前任校长李元元教授等领导的肯定,新华网也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中美青年跨文化交流工作坊”的项目负责人严俊教授在会上作了汇报。该项目由严俊和刘学义教授带队,项目组的每一位成员都经过了严格的选拔,出国前举办了7场以英语为主的有关跨文化传播的讲座,在到达美国肯塔基大学后,在该校传播与信息学院和孔子学院的支持、配合下,师生们聆听了肯大专门为吉大学生准备的系列讲座,例如Kevin Real教授的《跨文化传播》、王蓉老师的《社交媒体与网络:从内容到连接》、Deborah S.Chung的《参与式媒体环境下积极主动的受众》,并与列克星敦当地小学生、中学生以及大学生进行了有关中国文化、中国学生生活和中美文化差异等方面的课堂交流。严俊老师也在交流的过程中向肯大的师生们介绍了吉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发展概况,增进了同出访院校之间的彼此了解。项目组的学生们在英语听说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上都得到了提升,同时开拓了国际视野,了解了美国新闻传播前沿研究。在出访过程中,项目组在“今日头条”开设了“列城纪行”专栏,全方位对此次出访进行了报道,并在活动结束后撰写关于跨文化传播的论文和调研报告。
孔朝蓬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对“牛津展望计划——行摄牛津”项目进行了介绍与展示,该项目由孔朝蓬教授、高晓芳副教授带队。本着“中国青年看世界”并与国外高校进行深度交流合作的目的前往牛津大学。项目组行前进行了10余次思想教育、外事安全、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等培训并制订了详尽的拍摄计划。到达牛津后,师生参观了牛津大学、聆听了《英国文化与礼仪》、《牛津的历史与文化》等专题讲座,并在接下来的时间分别采访了牛津大学国际战略官Ed Nash先生,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著名化学家Graham Richards教授,曼斯菲尔德学院Paul Flather教授,牛津全球发展与展望研究中心主任Shidong Wang教授、中心学术主任 Lynn Robson教授,以及在牛津大学学习的吉大校友弓琛、唐宇、曲志宇,并用镜头和影像语言记录了牛津大学的学术氛围、牛津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在7天的时间里完成了《吉大人在牛津》、《遇见》两部纪录短片的拍摄与制作。同时,两部纪录片在牛津大学举办了首映式,得到了牛津师生的高度赞扬,并与牛津师生就中英文化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行摄牛津”工作坊项目不仅纪录了吉大优秀校友在牛津大学的成长,也加深了我校与牛津大学之间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并且对推动中英之间人文交流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项目交流过程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二学生张圳,结合自身的相关经历同与会同学进行了经验分享,他表示“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是艺术”,也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完善自己,提升个人能力。新闻与传播专业研二学生宋瑞夫、张航,从语言学习、学术能力、美国文化等各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在此次交流中的感受:语言的学习还需要结合实际需求而不是异想天开,要敢于开口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中国学生的学术能力和视野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文化方面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有文化自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三学生李偲赫、文化传播与媒介文化传播专业博三学生刘乃千,分享了自己在牛津交流的个人体会:这次活动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更加体会到了感恩和成长;相比于国内多数学生,牛津大学的学生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如何改变世界;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通过与吉大优秀校友和项目组成员的接触交流重新找到了人生方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研究生院国际交流科董墨老师对三支团队的成果进行了肯定,对我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老师和同学们的付出表示了感谢。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办公室主任李筠老师对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的工作进行了介绍,也对3支团队的成果进行了表扬,她表示明年有信心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使相关经费能够真正的惠及更多的师生,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我校国际化水平。
马歆喆 文/卢正宏 摄影
照片说明:
图1:ok138cn太阳集团529副院长孔朝蓬教授主持“海外中国学工作坊”项目交流与展示会,并代表“牛津展望计划——行摄牛津”项目作汇报。
图2:ok138cn太阳集团529院长兼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徐正考教授(左一)在听取张圳同学的汇报。
图3:研究生院国际交流科科长董墨老师讲话。
图4: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办公室主任李筠老师讲话。
图5:“中国古文字体验式学术工作坊乌克兰站”项目组的代表博士生孙启灿作汇报。
图6:“中美青年跨文化交流工作坊”的项目负责人严俊教授作汇报。
图7: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