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快讯  >  正文
学院快讯

忆往昔书生意气,看今朝欢聚一堂 ——ok138cn太阳集团529历史系78级校友荣归母校

发布日期:2018-09-11 作者: 点击:


夏炎已去,天高云淡,春城的九月凉意渐浓,然余温未尽,开学已经一周有余,无论“新成员”还是“老相识”,我们又带着新的憧憬、新的计划在校园相遇。也许身在校园的我们早已进入了新学期的生活状态,然而我院历史系却有五十多位高年级的同学“姗姗来迟”,直到9月7日,他们才正式来学院“报到”。这次特殊的“迟到”中,没有“请假条”,他们却受到了老师们的热情接待;没有“上下几届”的近直关系,却受到了在校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这是他们入学的第四十年,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已有六十岁,从1978到2018,他们当中有些面庞已划上了岁月的烙印;从四年到四十年,头顶的发丝也不知何时褪去了乌青。

9月7号上午8时,在我院党委副书记郝淑媛老师和研究生会五位同学的引导下,历史系78级五十余位校友们乘坐大巴陆续来到了东荣大厦楼下,这是他们回忆校园的第一站,学校院党委书记康永刚老师、院长徐正考教授亲切地迎接校友们归来并一同合影留念。看到校园平地而起的一座座现代化教学、办公建筑,校友们不禁感叹我校四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们其中的一位仰望着东荣大厦说道:“二十年前我来的时候,我记得这还是一片空地,盖这么多楼现在都认不出来哪是哪了。”

对于许多人来说,校园生活的记忆也许只属于那么几年,但校园却在一代一代吉大人的守望中走在时代的前沿,来到了五月花广场的校歌墙下,石雕的五线谱刻画了熟悉的旋律,用这旋律串联起了过去与现在,校友们三五成群坐在石雕下的台阶上谈笑,就像当年课间的教室一样。来到晏湖旁稍作歇息,研究生会的同学们得以近距离的接触校友们,一位在内蒙古日报社退休的“老学长”和新闻传播专业的同学说道:“建议有志进入传统媒体工作的同学可以先到报社实习,纸媒可以极大地锻炼文字功底,是语言沟通的重要基础。”


10时许,校友一行来到了鼎新楼校史馆,近距离地感受我校70余年的历史脚步,杰出校友墙上,他们有的看到了“旧相识”;老照片上,他们认出了自己曾经生活的地方,新发展与旧回忆的碰撞使校友们不免唏嘘,母校不仅没有在岁月中沧桑,反而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年轻了。一些只属于那个年代的陈列品已被称为历史而珍藏,可隔着展柜玻璃望去,时间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生活的那个地方。 参观完校史馆,鼎新楼又成为了我们驻足的地方,宏伟的建筑面前,几张合照又一次将他们对吉大的记忆定格在了这一天。


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里,曾任馆长,也是校友团中一份子的史吉祥老师发挥了他的“专长”,亲自为他的同学们讲解起了博物馆的历史变迁,讲解展品来历和相关事迹,博物馆悠长的展廊、精美离奇的文物和史老师的讲解声,使我们不光进入了历史的隧道,也使校友们又一次聆听了吉大的“课堂”。

结束了一上午的行程,郝淑媛老师和院研会的同学将校友们送上了去往吉大北校区的大巴车——这是他们的下一站旅程,临上车前,历史系78级的班长马志龙高兴地和我们一一握手,也许还有留恋和不舍,车窗内的校友们挥舞着告别的双手,眼睛却时不时望向校园远处,也许他们在回忆四十年前的今天,也许他们在展望十年后的相聚。就像1977年那场改变他们人生命运的高考一样,谁会预料到我们究竟在何时奔向何处,唯有珍惜同学之间互存的友谊,到年迈时方觉青春曾驻